凯发官方首页 资讯 财经 公益 彩店 奇闻 速递 体育 提点

凯发官方首页
凯发官方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食品--

全球播报:2021年度全国食用菌统计调查结果分析-凯发官方首页

2022-12-22 15:23:05    来源:    作者:

2021年,全行业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应对疫情,努力克服困难,实现了平稳增长。据我会对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宁夏、海南和港澳台等省区)的统计调查,2021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4133.94万吨(鲜品,下同)比2020年增长了1.79%;2021年总产值3475.63亿元,比2020年增长0.29%。(2020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 4061.43万吨(鲜品,下同),2020年总产值3465.65亿元。)

一、产量情况


(相关资料图)

食用菌产量在300万吨以上的有5个省:河南省(576.13万吨)、福建省(478.02万吨)、河北省(331.35万吨)、黑龙江省(320.95万吨)、山东省(303.65万吨)。

1、河南省。全省食用菌各类品种生产折合57.57亿袋以上,各类品种鲜菇产量达到576.13万吨,产值410.38亿元。产量较2020年增长2.54%,产值较2020年增长2.16%。香菇鲜菇产量达到387.04万吨,占全部产量的68.07%。平菇鲜菇产量略有下降,达到84.19万吨。香菇、平菇两大品种产量达到471.23万吨,占全部产量的81.79%。金针菇、杏鲍菇等品种的产量稳步小幅增长。小宗品种如大球盖菇、黑皮鸡枞菌(长根菇)、羊肚菌等品种发展规模快速扩大,产量大幅增加。全省食用菌产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政策对产业发展促进作用持续发挥。全省各级政府连续扶持各类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政策作用进一步体现,一些大型项目已经发挥出巨大作用,对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助推作用明显见效。食用菌产业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得到持续提高,高水平的现代化生产基地数量快速增加、布局更加合理,运行效果良好。二是科技对产业发展的贡献度进一步体现。全省对食用菌产业发展不断加大科技和示范推广经费投入,“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食用菌专项连续支持,部分主产地市对食用菌科技投入持续加大,为全省食用菌产业科技水平稳步提高奠定坚实基础。食用菌学科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体现,科技对产业发展的贡献能力不断增强。三是三产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在政府主导和大力推动下,全省食用菌生产规模稳中小步扩张,加工业得到较快发展,产品加工种类和规模快速增长,产品销售和服务业快速增长,电商扩张速度明显。四是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和势态进一步稳固,全省食用菌产业逐渐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大量社会资本进入食用菌行业形成重要的资金保障,一批超大型生产企业的相继投产,不仅产能大幅扩大,而且技术水平全面提高。

2、福建省。根据省统计局数据换算,全省食用菌产量478.01万吨,同比增长5.64%,产值248.12亿元,同比增长4.8%。具体工作:一是抓服务保障,确保稳产保供。制定印发《食用菌生产下基层结对子“四个一”服务活动方案》,组织技术服务队伍深入食用菌生产县(市、区)开展产前、产中及产后技术服务,指导菌种、菌资、菌包供应等要素保障企业优化生产安排,协调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二是抓项目创建,确保示范带动。争取了中央财政资金5000万元,带动社会投资15754万元,组织引导6个食用菌生产县(区)建设研发平台、菌种繁育、菌包生产、生产加工、三产融合等产业提升工程项目。认真总结项目建设成效和典型经验,举办宣传、展示和示范推广活动,发挥产业发展提升的示范引领作用。三是抓绿色生产,确保健康发展。创建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基地36个,大力推广应用标准化生产和绿色防控技术,全年累计示范带动规模达2.13亿袋。四是抓品牌建设,打响“福菌”品牌。巩固提升现有食用菌区域公用品牌,积极创建白背毛木耳、杏鲍菇、绣球菌等区域品牌,引导企业实施“三品一标”认证和品牌发展战略。组织食用菌企事业单位参加农交会、绿博会、菌博会等大型展会,联合举办食用菌文化节和菌菇烹饪大赛等活动,多渠道多形式地宣传食用菌产品及品牌,提升了“福菌”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五是抓政策保险,增添发展动能。推动各地以设施食用菌保险政策相关文件为指导,督促保险政策落地实施,制定适用性、操作性强的设施食用菌保险实施细则,逐步实现“扩面、增品、提标”。补贴标准从疫情之前省级财政给予20%提高到30%,保险产品从商业保险到政策性保险与商业性保险叠加共存。

3、河北省。河北省是食用菌产销大省,是全国极少数能够夏季生产食用菌的省份,2021年河北越夏食用菌入选全国首批产业集群建设,三年累计获得2亿元资金支持,加快了全省食用菌产业发展步伐。优势产区更加集中,形成太行山燕山食用菌产业带、坝上错季食用菌产区、环京津珍稀食用菌产区、冀中南周年化食用菌产区“一带三区”格局,建成了全国最大的越夏香菇生产基地、全国一流的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基地。品种类型不断丰富,形成了以香菇为主,黑木耳、羊肚菌、栗蘑等为辅的“一主多辅”品种结构,生产品种达到35类,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产业链条持续完善,建成平泉香菇、承德县黑木耳、临西珍稀食用菌3个菌种研发中心,日产10万棒标准化菌棒厂15家,新建菌菇合成肉、菌菇脆片等加工生产线20条,产品销往国内60多个大中城市,出口美日韩等20多个国家,年出口额超过8000万美元。

4、黑龙江省。食用菌产业在推动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栽培的种类有黑木耳、猴头菇、滑子菇、平菇、香菇、榆黄蘑、元蘑、杏鲍菇、羊肚菌、大球盖菇、灵芝、双孢菇等,栽培规模日益扩大。其中,黑木耳已经成为黑龙江省食用菌栽培的主要品种,为农民增效、农民增收起到积极作用,占全省食用菌栽培规模的94.99%。食用菌主产地市有牡丹江、哈尔滨、伊春、佳木斯、鸡西、大兴安岭等。在这些地区生产规模超过1000万袋的企业单位有黑龙江亮子奔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黑龙江佰盛食用菌有限公司、黑龙江鼎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东宁黑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伊春黑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17家。随着多年的生产,全省菇农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具有较高的栽培技术水平,具有产业发展人才优势。全省食用菌种植总体产量和价格趋于稳定,个别其他品种相对数量有所增加。自然优势、人才优势、技术优势为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资源。

5、山东省。全省食用菌产量303.65万吨,产值188.69亿元,与2020年相比,产量下降8%,产值下降7%。食用菌栽培品种有40余种,过万吨的品种有15个。其中平菇107万吨,金针菇61.8万吨、毛木耳51.7万吨、香菇26.6万吨、黑木耳11.6万吨,分别占全省食用菌总产量的35.11%、20.35%、17.03%、8.74%、3.81%。与上年相比,大宗菇类产量略有下降,桑黄、红托竹荪等新引进品种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珍稀菇类品种不断丰富。全省食用菌出口总创汇12463.84万美元,与2020年相比,降低了35.9%。其中食用菌鲜品、干品、初级加工品等出口量达22300.62吨,出口创汇4026.85万美元。菌(包)棒出口量达6821.6万(包)棒,出口创汇8436.99万美元,其中香菇菌棒出口最多,达6600.4万棒,占出口菌棒的96.8%。全省食用菌产量超万吨的县(市、区)有3个,是鱼台县、冠县、邹城市。产值超亿元的县(市、区)有26个,其中邹城市31.6亿元位居第一位。产值在10~20亿元的有5个,分别是金乡县、惠民县、鱼台、兰陵县、冠县。2021年新冠疫情对山东省影响范围较大、持续时间较长,出现了生产成本大幅提高、交通不畅导致产品销售受阻、产品价格波动较大等问题,全省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应对各种难题,保障产业平稳发展。

全省食用菌菌种(菌包)企业达到133家,年产菌包约6.2亿袋,其中自用3.9亿袋,出口或销售2.3亿袋,菌包出口或销售量较去年降低26.8%。全省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数量为95家,产值达541984.42万元。全省食用菌生产总计投料总量达296.34万吨,消耗农业废弃物共计286.8万吨,占投料总量的96.8%。全省食用菌共产生菌渣189.2万,用作肥料、有机肥、菌渣饲料、养殖垫料和燃料、栽培基质。邹城市打造以食用菌为主导产业的三产融合蘑菇小镇吸纳就业12000余人,走出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山东七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菌棒出口数量及销售额位列全国同行业第一位。

产量在300万吨以下、100万吨以上的有10个省:吉林省(231.12万吨)、四川省(224.56万吨)、贵州省(210万吨)、江苏省(179.80万吨)、湖北省(146.71万吨)、江西省(137.81万吨)、陕西省(129.70万吨)辽宁省(128.53万吨)、湖南省(126.70)万吨和广西自治区(100.98万吨)。

1、吉林省。主栽品种有黑木耳、灵芝、平菇、香菇、桑黄等,2021年食用菌产量231.12 万吨 ,产值 181.52亿元。与 2020 年产量237.49万吨 、产值199.82亿元相比,分别下降 2.79%和9.16%。主要特点:政府及主管部门高度重视食用菌行业,形成了十年规划和五年行动方案;产业规模稳步提升,工厂化生产趋势加快,黑木耳、桑黄产量稳中有升,灵芝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速度很快,在全国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是吉林省的优势品种,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受疫情影响,平菇、香菇产量略有下降,其他食用菌品种基本持平。

2、四川省。食用菌总产量224.56万吨,产值241.78亿元。从产量上看,产量最高的食用菌为毛木耳,高达85.72 万吨,占食用菌总产量的38.11%,平菇和香菇位列第二和第三,分别为53.81万吨、23.77万吨,占比23.93%、10.57%。产值方面,位列前三的分别为毛木耳、平菇和冬虫夏草,分别高51.43亿元、40.36亿元、33.79亿元,合计占四川省食用菌总产值的 51.94%。真姬菇、杏鲍菇、羊肚菌产量增加幅度较大,其中真姬菇和杏鲍菇为工厂化生产的菌菇,其成熟的技术、稳定的产能保障了其较大的生产规模;而羊肚菌则以技术简单、见效快的优势被种植户所青睐,但其价格呈连年下降的趋势,其每公斤鲜品均价由2018年的超过百元降至2021年的五六十元。因此,政府和行业协会在推广羊肚菌栽培的同时,应提出产业风险,让种植户清晰市场,理性生产。此外,四川省野生食用菌资源丰富,如冬虫夏草、松茸、牛肝菌等,此类菌菇也为当地百姓带来不小的收入,但在开采的同时应加强保护,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

3、贵州省。全省食用菌种植规模53亿棒(万亩),产量210万吨,产值220亿元,带动贫困人口25万人。出台《贵州山地食用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022年续建方案》《2022年食用菌产业发展推进方案》《2022年食用菌示范家庭农场创建方案》等文件,支持织金等12个县(市、区)实施优质菌种菌棒生产、标准化生产基地、产品精深加工和市场体系项目17个。各地充分发挥冷凉气候优势,挖掘生产潜力,因地制宜推广大棚、露地、林下、庭院等多种模式,着力扩大夏菇种植规模,多渠道组织农民就近就地务工,拓宽创新产销对接,实现冬菇产销两旺。全省食用菌产业招商引资落地项目多个,到位资金10余亿元,完成率位列十二大产业第三位。参加第三届中国食用菌产业博览会,独家冠名“黔菌杯”全国菌菇厨神争霸活动,毕节农投菌业品牌效应突出。组织福州招商引资座谈会,8家食用菌生产及装备制造企业有意愿来黔发展。

4、江苏省。全省食用菌总产量为179.8万吨,按照从高到低顺序依次为杏鲍菇、双孢菇、金针菇、海鲜菇、平菇、毛木耳、香菇、草菇等。其中工厂化栽培品种的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80%左右。总产值为156.63亿元, 其中工厂化栽培品种的产值占全省总产值的70%左右。江苏省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在生产规模、栽培技术、机械装备、产品加工领域都已经领先或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体现在栽培种类多、设施与栽培技术的配套、基质利用多样、菌业副产品利用等各个方面,食用菌灭菌设备在全国的占有率达到85%以上。形成食用菌生产集聚区,如灌南县集聚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50余家,其中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 多家,年产鲜菇45万吨,年产值约35亿元,2017年获批“国家级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形成以盐城、连云港为主食用菌出口产业集群区。全省食用菌产业发展注重推进产业布局优化,建立一批产品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服务功能全、带动能力强的优势基地与优势板块,促进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实现整体推进、集约集群发展。推进产品结构优化,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稳定甚至调减大众鲜食食用菌产品生产规模,适度发展珍稀名贵食用菌,满足人们追求健康饮食、健康生活的需要,实现高质高效发展。推进科技创新推广,加强菌种、标准、深加工、装备、绿色生产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寻求突破,强化食用菌生产技术支撑,实现重点领域突破;推进产业推介营销,做响一批“苏菇”品牌,提高江苏食用菌产品的市场整体认知度和影响力,实现苏菇品牌壮大。推进产业模式创新,充分运用政策聚集、资源整合等措施,鼓励企业创新改革,探索创新生产经营模式,寻求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方共赢,实现企农互惠共赢。

5、湖北省。全省食用菌鲜菇总产量达到146.71万吨,比2020年的140.18万吨增产4.66%;总产值152.64亿元,比2020年的142.98亿元增收6.76%,产量与产值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从种类上来看,香菇产量保持稳定,黑木耳由于段木栽培产品受到市场追捧,2021年比上一年度成倍增长;平菇、双孢蘑菇、金针菇等常规食用菌产量有所下降,而羊肚菌、大球盖菇、长根菇、鹿茸菇、杏鲍菇等珍稀食用菌,茯苓、灵芝、天麻(生长需蜜环菌、萌发菌)等药用菌增长较快。特别是羊肚菌与大球盖菇,由于味道鲜美,日益得到消费者的青睐;茯苓、天麻等可以药食两用,在大健康建设中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从产区分布上来看,十堰、黄冈、咸宁等山区,由于资源丰富,加上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等项目扶持,近几年食用菌发展势头迅猛。武汉周边、江汉平原等地,由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用工成本显著上升,与其它行业相比,食用菌生产的比较效益下降,规模有所萎缩。

6、江西省。食用菌产量137.8万吨、产值135.85亿元,与2020年产量134.1万吨、产值131.02亿元相比,分别增长2.77%和3.69%。主要特点:产业规模稳步提升,工厂化生产趋势加快,珍稀品类优势显现。茶薪菇是江西的优势品种,产量一直为全国第一,占全国的50%以上。双孢蘑菇、海鲜菇、灵芝、竹荪、鹿茸菇等占全国的比重较高,均超过10%。生产较集中的优势产区渐成型,抚州市、上饶市、新余市、赣州市和吉安市等产量均在15万吨以上,共占全省总量的79%,形成了以茶薪菇、双孢蘑菇、香菇、木耳、灵芝、竹荪为主栽品种及其他多样化特色品种的四大优势产区。

7、陕西省。食用菌总产量129.69万吨,较2020年增长2.94%,总产值106.3亿元,较2020年增长8%。在发展品种上以香菇产量最多,占58.5%,其次为黑木耳占14.5%、平菇9%、天麻8.3%、金针菇3.3%、杏鲍菇3.3%、羊肚菌0.86%,其他品种每种不足万吨,占比较小。受疫情影响,产量增速虽有所放缓,但在品种结构上羊肚菌和林下天麻种植规模有较大发展,随着乡村振兴步伐的大力推进,香菇产业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接续乡村振兴中仍发挥着重要的产业支撑作用,继续保持稳定发展。受市场物价整体上涨的拉动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方式转变影响,产值较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促进了农民增收。

8、辽宁省。全省克服疫情、春夏季气候异常及林木资源受限等不利因素影响,食用菌产业规模持续稳定增长发展。主栽品种香菇、黑木耳、平菇、滑菇产量稳中有升。特色珍稀菇种大球盖菇、羊肚菌产量持续上升,其他品种基本持平。2021年辽宁省食用菌产量达到128.53万吨,较2020年产量增长1.46%; 2021年食用菌产值达到123.81亿元,较2019年增长1.33%。其中,产量平稳提升菇种:香菇产量增长13%、平菇产量增长1.5%、黑木耳产量增长6.7%、羊肚菌产量增长76%、大球盖产量增长21.4%、灵芝产量增长8.3%;滑子菇产量下降13%;秀珍菇产量增长90%,其他菇种蛹虫草、双孢菇、茶树菇、杏鲍菇等处于持平状态。

9、湖南省。食用菌总产值、产量稳中有升。常规优势品种如茯苓、平菇、秀珍菇、香菇、双孢菇、杏鲍菇等继续保持稳定,新优品种如羊肚菌、大球盖菇、猪肚菇等面积增长较大,产量增长明显,特色品种如蛹虫草、草菇等实现量产,特别是湖南受气候、环境、地理等因素影响,客观上造就了湖南省食用菌品种多样、种植方式多样的特点。

10、广西自治区。全区食用菌产业发展主要经验:一是开展良种良法示范推广,促进产业发展。以实施技术协同推广试点项目为主要载体,引进展示智能化生产装备,重点推广食用菌工厂化制备菌棒、桑枝等秸秆基料化利用生产食用菌等绿色高产高效技术。全区集成推广食用菌关键技术超过30项、推广秀珍菇、灵芝、银耳等优质品种10个以上。全区食用菌示范基地实现平均亩节水节肥15%左右、减少施药10%以上,促进了食用菌生产节本增效和产品优质安全,带动脱贫地区食用菌产业发展。二是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促进农户增收。脱贫地区龙头企业通过一二三产融合,工厂化、标准化生产等方式,辐射带动周边区域村镇发展食用菌产业。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租金、小额信贷入股获得股金、入园务工获得工资等形式,带动农户持续增收,实现脱贫致富,创新打造出“乡村振兴 行动学习”新模式。三是加强品牌建设,促进产销对接。鼓励脱贫地区加强品牌建设,积极申报食用菌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富硒、圳品认定和商标注册登记工作。加大食用菌品牌在媒体上的宣传,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促进产品销售,如龙州君宝颜有限公司打造“猫千岁”品牌,在“桂品出乡”专场直播和淘宝直播间等进行销售,销量总计超过25万瓶,总价值超过100万元,消费市场迅速扩展至湖南、湖北等区外市场。

产量100万吨以下、50万吨以上的有5个省:广东省(85.26万吨)、云南省(85.15万吨)、浙江省(75.08万吨)、安徽省(56万吨)、内蒙古自治区(55.62万吨)。

1、广东省。由于生产成本提高,农户生产的病虫害多发,且受疫情影响,农户式生产的减少许多;随着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提高,已经食用菌产业园的建设,推行了多个龙头企业/合作社 农户的模式,使得灵芝、秀珍菇、大球盖菇等适合乡村推广的品种栽培增多,产量提高。

2、云南省。食用菌总产量85.15万吨,总产值324.93亿元,综合产值810多亿元,总产量、总产值分别同比增长14.01%和15.53%。其中野生食用菌产量28.04万吨,产值211.13亿元;栽培食用菌产量57.1万吨,农业产值113.8亿元。野生食用菌资源优势突出,全世界食用菌资源约2000种,具有显著野生食用菌采集传统并以出售为目的的国家和地区有40多个。已知云南分布野生菌882种,占世界已知2166种食用菌的40.7%,占中国已知966分类单元的91.3%。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均有野生食用菌分布,自然产量约50万吨。周年均有野生食用菌上市,集中发生在6月至9月。云南省交易的野生食用菌已知有64属207种,产量较大的有牛肝菌、青头菌、奶浆菌、鸡枞、松茸、松露、鸡油菌、干巴菌等。野生食用菌适生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国第1位,商品野生食用菌占全国的70%以上。全省野生食用菌保育(促繁)基地199个,保育面积180万亩。南华县(松茸)、香格里拉市(松茸)、宜良县(干巴菌)、彝良县(天麻)是全国知名的主产县。产业主体逐步壮大。据不完全统计,从事食用菌的企业(专业合作社)共1690家,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406家。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57家,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42家,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15家,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有8家。近年来,随着食用菌市场主体的培育和壮大,成为全省食用菌产业的主力军。

3、浙江省。全省食用菌生产由于结构性矛盾和非粮化土地整治以及其他省区量的扩张等因素的影响,虽然保持相对的稳定,但还是有一定程度的下滑。全省食用菌十余个主栽品种总产量75.08万吨,总产值53.17亿元,均比去年下降了一成左右。食用菌产业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区域特点更加明显:全省食用菌生产几乎都集中在丽水市及其周边地区。其他地区分散且量少。2021年,丽水市食用菌总产量46.18万吨,总产值30.34亿元,分别占了全省的61.5%和57%。丽水市支撑起浙江食用菌产业半边天。二是品种优势更加突出:香菇、黑木耳占比达到72%,无论是产量、品质还是社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在全国都处于领先位置。三是传统名品逐入式微:常山猴头、开化白菇、平湖蘑菇都曾经闻名遐迩,但发展后劲不足。四是“走出去”成为趋势:浙江由于地理位置和资源等因素,食用菌量的增长收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迫使一部分“专有所长”的人转而向外寻求发展的机会。特别是前几年西部地区食用菌产业以其“短、评、快”成为“脱贫攻坚”的首选项目,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仅丽水市就有约300名“菌人”在云贵川渝蒙等省区从事食用菌产业开发。甚至成为当地“精准扶贫”主力。

4、安徽省。2021年食用菌产业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全省食用菌产量56万吨,产值83.69亿元,与2020年产量54万吨、产值81.12亿元相比,分别增3.58%和3.1%。主要特点:一是政府重视,有力推动。省委省政府将食用菌产业列入“两强一增”行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分管负责同志主动谋划推动,组织开展了历时三个月的省内外食用菌产业调研,编制了《安徽省“十四五”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安徽省食用菌产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启动了食用菌产业振兴行动“八大工程”,确定了4个地级市、40个县(市、区)为省级食用菌示范市县。二是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坚持以产学研合作促科技创新。合肥市与吉林农业大学合作,引进李玉院士团队在长丰县共建“中国菌物谷”。坚持以技术推广为菌业赋能,菌菇新品种示范、标准化栽培、数字化应用、新销售模式不断涌现,省农科院、合肥工大、安徽农大以及南京农大等10多所省内外院校专家教授、省食用菌行业协会100多位骨干会员发挥了科技播火者作用。三是产业链招商,锻优链条。针对食用菌产业链条短、韧性弱状况,大力开展菌业双招双引,在补链延链强链优链上做文章。众兴、品品鲜、七河生物、康恒生物等10余家国内知名菌企入驻,建立食用菌产业园区,形成特色品种产业“供需”上下游规模效应,构筑“龙头企业 合作社 农户”、“合作社 基地 农户”、“协会 合作社 基地 农户”模式等。四是突出特色,差异化发展。在结构调整中优化产业布局,着力构建以江淮地区为主的草腐菌栽培区,以大别山区、皖南山区为主的木腐菌栽培区,以金寨、岳西、旌德为代表的大别山区-皖南山区药用菌产业区,逐步形成食药同源共进、差异化竞争格局。皖南香菇木耳、皖北三大草腐菌(草菇、双孢菇、大球盖菇)、大别山天麻茯苓、金寨四大药用菌(灵芝、天麻、茯苓、桑黄)、淮南蝉花虫草、阜阳红托竹荪、南谯栎菇(香菇)、东至木耳、南陵“云菇小镇”(香菇)等一批地方品牌已崭露头角。

5、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加大对食用菌旗县市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实现了精准扶贫食用菌产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开展“草原英才工程”、“万名专家人才服务基层”行动,食用菌创新团队深入基层开展食用菌高效栽培技术培训,开播的农牧通云课堂进行食用菌实用技术线上培训。引进示范推广黑木耳、香菇、平菇新品种和工厂化制袋生态出菇技术,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中低温型珍稀的羊肚菌、大球盖菇,尤其是内蒙古特色的草原蘑菇在内蒙古种植范围和规模快速扩大,被确定为全区57项自治区农牧业主推技术之一在全区示范推广,加大了内蒙古地方特色的草原蘑菇新品种技术的培训及示范推广力度,实现了堆积如山牲畜粪、秸秆变废为宝,延长了种植业养殖业产业链,促进了农牧业生态循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实现了种植业养殖业菌物业的三物循环。

产量50万吨以下的有9个省(区、市):甘肃省(42.85万吨)、山西省(42.57万吨)、重庆市(36.33万吨)、新疆自治区(9.15万吨)、天津市(8.09万吨)、北京市(7.23万吨)、上海市(3.50万吨)、西藏自治区(0.74万吨)、青海省(0.39)万吨。

1、甘肃省。2021年全省栽培食用菌品种20多种,年栽培各类食用菌总产量42.85万吨,年总产值37.16亿元,产量、产值分别较2020年增加59.39%和73%。其中产量达到万吨的品种有香菇、平菇、双孢菇、金针菇、黑木耳、杏鲍菇、大球盖菇和真姬菇,比2020年增加了大球盖菇和真姬菇,分别占总产量和总产值的91.5%和78.44%,增幅较大种类主要为黑木耳、大球盖菇和真姬菇,黑木耳由2020年2.13万吨(鲜重)增长5.92万吨(鲜重)到,大球盖菇由2020年0.45万吨增长到2.62万吨,真姬菇由2020年0.61万吨增长到3.07万吨。黑皮鸡枞、灵芝、猴头菇等珍稀食用菌仅有部分农民合作社或企业零星种植,生产规模较小。由于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等政策支持,食用菌生产在我省发展很快,不仅种植的种类有所增加,而且产量、效益也在大幅度提高,外商来我省投资建厂者不在少数。双孢菇、金针菇、真姬菇等工厂化栽培菌种在河西走廊地区栽培水平大幅提高,香菇、黑木耳、大球盖菇等在资源丰富的陇南山区和中部地区也得到较快发展。

2、山西省。食用菌总产量42.57万吨,产值33.29亿元,较2020年稳中有升,增幅分别为5.50%和3.25%,其中增幅较大的品种主要是香菇和木耳,合计增长2.96万吨。主要原因:一是进一步发挥山西吕梁山、太行山夏季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的气候优势,扩大了吕梁、大同等地反季节香菇栽培的规模。二是进一步提高了苹果木、梨木、枣木等果木资源的利用,扩大了运城、临汾等地秋冬季香菇栽培的规模。三是吕梁市中阳县在山西省委统战部的大力帮扶下,在吕梁市委市政府、中阳县委县政府的推动下,在山西农业大学的凯发官方首页的技术支持下,全县栽培黑木耳近5000万棒,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木耳生产基地。

3、重庆市。食用菌生产稳步发展,总产量为36.53万吨、总产值为29.59亿元。其中,袋栽产量38.69万吨,占总产量的97.38%。袋栽产值26.56亿万元,占总产值的89.75%;地栽产量0.96万吨,占总产量的2.62%,地栽产值3.03亿万元,占总产值的10.25%。工厂化栽培产量占总产量的14.10%、产值占总产值的10.65%。产量5-10万吨的区县有2个,分别是永川区和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栽培品种为平菇、香菇、秀珍菇、金针菇,这4个品种的总产量、总产值分别占重庆食用菌总产量的93.16%、总产值的78.70%。平菇产量15.88万吨、产值8.58亿元;产量5-10万吨的品种为秀珍菇、香菇和金针菇,产值分别为5.82亿元、5.74亿元、3.15亿元。羊肚菌栽培面积1.2万亩,产量1200吨、产值1.44亿元;天麻栽培面积2800亩,产量3500吨、产值1.05亿元。茶树菇产量4000 吨、产值4000万元,黑木耳产量1125 吨、产值1060万元,大球盖菇1100吨、产值1100万元。栽培的小品种为鸡腿菇、灵芝、灰树花、银耳、猴头菇、鹿茸菇等,而杏鲍菇、草菇、茯苓等3个品种的种植面积正逐步减少或已停产。

4、新疆自治区。食用菌总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由于乡村振兴项目的扶持力度,加上全国各省帮扶新疆发展,加大了食用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集中生产菌袋+农户出菇管理”的模式得到了推广。由于新疆原料上涨及人工费上涨等原因,减少了不少个体食用菌种植户。

5、天津市。食用菌生产以合作社、个体菇农和工厂化企业等多种生产单位为主体,栽培品种共11种。平菇的批发价格波动较小,因此栽培规模基本稳定。白灵菇、羊肚菌、秀珍菇、大球盖菇等珍稀菇类的市场需求量有所增加,销售价格上涨,菇农积极尝试扩大生产,生产规模有所扩大,产量出现了一定的增长。企业首次引进的银耳在本地栽培获得成功,鲜品和干品市场销售反响良好,新品种的引入有利于丰富天津市食用菌品种,优化种植结构。由于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多家工厂化生产企业运行困难甚至停产,造成天津市的食用菌总产量降幅明显。主产区的食用菌种植合作社和菇农对未来收入预期下降,种植意愿明显减弱,生产发展缺乏后劲。菇农开始认识到生产不能单纯以量取胜,而是要从提高管理技术水平和食用菌品质入手,降成本、增利润,在提质增效的同时获取良好回报,因此部分农户缩减种植规模,注重提高鲜菇产品质量,也是导致香菇产量下降的因素之一。

6、北京市。食用菌产量达7.23万吨,较2020年增长3.61%;其中平菇2021年达3.43万吨,较2020年增长14.33%;其主要原因是2020年秋冬季平菇销售价格较高,故2021年平菇种植规模及产量略有增加。2021年工厂化真姬菇、金针菇、杏鲍菇总产量达3.09万吨,较2020年减少8.74%;主要原因是工厂化食用菌产品销售价格较低所致;其他菇种产量变化不大。

7、上海市。食用菌鲜菇总产量3.5万吨,总产值4.0亿元,与2020年相比减少了54.86%,总产值减少2.3亿元,减少了36.3%。主要生产菇类有:双孢蘑菇、真姬菇、香菇、姬菇、大球盖菇、鹿茸菇、杏鲍菇、平菇等。全市食用菌进口额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分别为117.30万美元、315.60万美元及223.87万美元。食用菌进口主要是蘑菇菌种及星级饭店烹饪用蘑菇罐头食品,这几年进口双孢蘑菇菌种需求增长带动了进口额提升。

全市食用菌出口由2018年的5037.76万美元,逐年下降,2019年为3936.26万美元;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出口下降幅度更显著,2020年和2021年出口额分别为2876.77万美元及2630.97万美元,较2018年下降43%以上。

8、青海省。全省食用菌产量达到0.39万吨,较2020年降低了190.49吨;产值达到3705.45万元,较2020年降低了633.59万元。食用菌生产有15个县(区),其中主产县(区)5个;全省食用菌从业人员共554人,其中生产栽培人员513人。全省食用菌企业15余家,注册商标个数9个。通过多项产业政策扶持,培育形成了一批集科研、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平菇、香菇、杏鲍菇、双孢菇等已形成规模化生产。经过多年努力,全省探索和总结了一套适宜“高原冷凉性”气候特点的成功栽培技术,利用冷凉气候优势生产的反季节无公害食用菌,不仅可满足省内市场需求,而且还调往我国东南部的大中城市。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普遍反映青海食用菌产品质量上乘、口感好、味鲜嫩。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使青海省省食用菌生产逐步迈向高质高效、低碳循环的良性发展方向。

二、产量、产值与品种分析

产量方面。与2020年相比,实现产量增长的有17个省(区、市):新疆自治区(134.34%)、甘肃省(59.39%)、贵州省(51.54%)、广东省(19.51%)、云南省(14.01%)、湖南省(7.14%)、福建省(5.64%)、山西省(5.50%)、湖北省(4.66%)、北京市(3.61%)、安徽省(3.58%)、陕西省(2.94%)、江西省(2.77%)、河南省(2.54%)、河北省(1.46%)、辽宁省(1.46%)、内蒙古自治区(0.51%)。

有11个省(区、市)产量呈现负增长:四川省(-2.55%)、吉林省(-2.79%)、黑龙江省(-3.26%)、浙江省(-3.53%)、西藏自治区(-5.05)、重庆市(-6.09%)、广西自治区(-8.41%)、山东省(-8.69%)、江苏省(-20.09%)、天津市(-21.98%)、上海市(-54.86%)。

产值方面。2021年产值超过100亿的有:河南省(410.38亿元)、云南省(324.93亿元)、福建省(248.11亿元)、四川省(241.78亿元)、河北省(228.71亿元)、贵州省(219.6亿元)、黑龙江省(190.54亿元)、山东省(188.69亿元)、吉林省(181.52亿元)、江苏省(156.63亿元)、湖北省(152.64亿元)、广东省(145.78亿元)、江西省(135.85亿元)、辽宁省(122.20亿元)、湖南省(112.65亿元)、陕西省(106.30亿元)等16个省,比上年增加1个省份。

产值超过50亿元的依次是:广西自治区(88.80亿元)、安徽省(83.70亿元)、内蒙古自治区(60.31亿元)、浙江省(53.17亿元)等4个省(区)。

分品种方面。2021年产量过100万吨的依次是:香菇(1295.72万吨)、黑木耳(703.44万吨)、平菇(611.34万吨)、毛木耳(220.69万吨)、金针菇(214.57万吨)、杏鲍菇(205.18万吨)、其他菇(187.69万吨)、双孢蘑菇(161万吨)。

产量在99-30万吨的依次为茶薪菇(89.47万吨)、滑菇(65.75万吨)、秀珍菇(59.23万吨)、银耳(53.60万吨)、真姬菇(52.63万吨)5个品种。

香菇依然最多,占总产量31.34%。比上年增加107.52万吨,增长9.05%。黑木耳第二,较上年减少2.99万吨,减少0.42%,占总产量的17.01%。平菇第三,比上年减少71.63万吨,减少10.49%,占总产量的14.78%。

18个品种产量增长:金福菇1719.66%、鹿茸菇300.25%、松茸130.07%、长根菇(黑皮鸡枞)65.05%、天麻56.82%、其他菇31%、真姬菇26.43%、秀珍菇21.69%、牛肝菌20.40%、茯苓/猪苓17.88%、红椎菌17.84%、毛木耳16.65%、灵芝10.92%、香菇9.05%、姬松茸7.98%、大球盖菇5.80%、灰树花0.29%、滑菇0.16%。

16个品种产量减少:猴头菇-0.15%、黑木耳-0.42%、茶薪菇-2.06%、银耳-3.65%、杏鲍菇-3.88%、金针菇-5.85%、北虫草-5.96%、草菇-8.99%、平菇-10.49%、冬虫夏草-13.42%、鸡腿菇-15.68%、竹荪-14.49%、白灵菇-17.86%、双孢菇-20.38、羊肚菌-33.58%、榆黄蘑-58.21%、

三、出口情况

经汇总全国食用菌产品海关统计出口数据显示:2021年度全国各类食用菌产品年出口数量为65.19万吨、创汇金额28.6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加1%、5%。

----10种出口数量超万吨的品种依次为:蘑菇菌丝16.56万吨、小白蘑菇(洋蘑菇)罐头14.51万吨、其他蘑菇罐头6.95万吨、其他鲜或冷藏的蘑菇6.55万吨、干香菇5.35万吨、鲜或冷藏的金针菇3.55万吨、其他伞菌属蘑菇罐头2.51万吨、干木耳1.90万吨、鲜或冷藏的香菇1.85万吨、鲜活冷藏的伞菌属蘑菇1.8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3%、持平(0%)、10%、1%、-9%、-7%、-37%、-1%、8%、-3%。

----出口创汇金额前10种产品依次为:干香菇8.6亿美元、其他蘑菇罐头6.95亿美元、小白蘑菇(洋蘑菇)罐头2.96亿美元、干木耳2.78亿美元、其他鲜或冷藏的蘑菇1.12亿美元、蘑菇菌丝1.02亿美元、其他伞菌属蘑菇罐头0.72亿美元、鲜或冷藏的金针菇0.72亿美元、干银耳0.66亿美元、其他制作或保藏的蘑菇及块菌0.5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0%、11%、65%、-3%、22%、22%、-43%、16%、24%、78%。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凯发官方首页官网)

经我会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用菌协会及农业、供销、科研等部门的共同努力,2021年度全国食用菌产量、产值和出口数据调查统计工作已经完成。现将调查统计情况予以印发,供大家参考。

为使统计调查的结果更加真实和符合实际,各有关单位高度重视,协调专门人员采取了市场调研、实地调查等多种方式,在情况复杂、人手紧张和工作难度大的情况下,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保证了统计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我会对调查结果反复进行核算,由于统计调查过程中存在一些工作局限和不确定因素,相关结果难免存在误差。请各单位在使用有关数据时应作进一步的核实和验证。

编辑:qysb005

标签:

中国企业新闻网凯发首页的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中国企业新闻网所有内容的凯发首页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凯发首页的版权人。未经中国企业新闻网的书面许可, 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河南企业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 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国企业新闻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 必需取得中国企业新闻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企业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凯发首页的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 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图片欣赏
频道推荐
内容推荐
最近更新

  凯发官方首页 copyright @ 2001-2013 凯发官方首页-凯发首页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时报 凯发首页的版权所有

  网站所登新闻、资讯等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转载注明出处

联系网站:[email protected]

"));
网站地图